WFU

網站頁籤

2017/7/31

對錯之間,人性之內,糾紛之外




我對你錯



每次只要有醫療糾紛,總是會聽到病人前來院所一堆抱怨與指責,東怪西怪,南告北告,彷彿天下人都對不起他一樣,而面對這類病人的醫師方,也往往因病人的非理性言行,導致自己情緒也常常失控,進而彼此陷入非理性的思維循環中。

此時醫師第一時間的反應幾乎都是先防衛自己的醫療行為及過程是對的,錯的一定是病人,因為我們覺得自己是專業,因為我們覺得自己怎麼可能是故意,因為我們覺得自己做那麼久的醫師怎麼可能做錯,當然這些「因為」或許真的有可能是對的,但是更有可能只是或許,因為確認自己有沒有錯的可能及方式,絕對不是靠自己用嘴巴說自己對這個方式就可以的,而且用這方式最糟糕的結果便是,往往等到你被告上法院後,你仍然覺得自己沒有錯,或者根本不知真正問題在哪裡。另外當心中一直想著病人哪裡錯的時候,很容易造成自己更難發現自己到底可能哪裡是錯的,而最後結果就是,越想自己越對,越想病人越錯。



我哪裡沒錯,你哪裡對


那面對可能的醫療糾紛時,到底要怎麼思考對自己才是比較好的方式呢?

沒錯就是,「先想自己自己哪裡沒有錯,病人哪裡對」,思考順序不同,結果則天差地遠,先想自己哪裡沒有錯,跟先想自己哪裡是對的,兩者最大的差別就是當你先想前者時,你會有機會好好檢視自己的醫療行為及結果是否哪裡可能有錯,若先想後者,則你在檢視自己時,通常會一心一意只看見自己可能對的地方,完全無視或無感自己可能有機會錯的時候,兩者一來一往,所產生的結果往往就會加乘,特別是壞的結果,例如,本來也許你是小錯,但因為自己一心ㄧ意覺得自己沒錯,再加上覺得都是病人的錯,那麼本來星星之火,結果一發便不可收拾,徒增自己時間及金錢成本。

「病人哪裡對」跟「病人哪裡錯」,兩者雖對象都是病人,但想對跟想錯,結果往往就是錯上加錯,當你只想病人哪裡錯,便無法感受你自己真的可能有錯的地方,甚至一直覺得病人找碴,但如果第一時間先想病人哪裡對的話,有兩個好處,第一,不易當下就與病人呈現敵對心態,因為有時病人剛提起時,其實並沒太多特別意思,或許只是想反映他的看法,但當他感受到你突然高昇的敵意及強辨意識時,卻容易擦槍走火,弄巧成拙。第二,當你平心靜氣思考病人反應的問題或疑問哪裡對時,第一時間如果可以了解到自己哪裡有可能有錯,也許當下就能透過最少的代價將此糾紛處理或降低。



對錯之間,人性之內,糾紛之外


因此遇到醫療糾紛之初,誰對誰錯不是重點,重點是誰沒錯,誰哪裡對,當自己可以用這冷靜的方式來面對問題的出現與思考時,那是人性之內比較能接受的處理及被處理方式,因為沒人願意一開始就被說是錯,如果可以讓對方覺得你有認真思考他的說法有可能對的時候,說不定你的大錯就可能變成小錯,小錯變成不算錯,而面對你真對時,對方說不定也願意承認他沒對,如此你或許就能在必要或不必要的醫療糾紛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