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老鄧。你已經上過那麼多課了,還需要再去上楊田林老師兩天半的創意教學講師培訓醫護專班課程嗎?這問題在我報這門課之前,心中雖已有概念,但在上完課後,我的答案更明確了,因為對於講師這身份(無論職業或業餘),之前我學到大多著重在「講」的部分,而上完這門課則是把「師」遺失的部分給補齊了,「講」及「師」兩者在上完這課程之後,方得結合為真正的「講師」這兩字。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授業及解惑,是扮演一位講師必要且最基本的技能,如果連這兩個功能都缺乏或不足的講者,當然是連師的身份都摸不著邊,而所傳之道,可分為主觀之道及客觀之道,前者為講師個人堅信堅守之道,只要不違背風序良俗,聽者是否接受或受用,均為個人自由。至於後者,客觀之道,則是身為一個老師基本該自律、自動、自然的原則,也許現在有人不以為然,但這卻是楊田林老施一貫的教學堅持與特色。
術心,心術
別看了前面敘述,以為這是個心靈雞湯的課,老師在他厚達100多頁的講義,毫無保留將他數十年的教學經驗與技巧全部羅列其中,該講義堪稱楊式教學法之葵花寶典,而在兩天的課程中更是毫不保留悉數傳授,但欲練神功,不必自宮,只需自衷,自己衷心學習術之心,也就是術的初衷,而不淪為心之術,因為當心不正,則易被術馭,便易為心術不正之虞。
道心、心道
韓愈說,師道之不存久矣,原文之師道雖是指從師問道,但套用在今天,把它譯成當老師該有的道理不存在很久了,似乎也通。的確,在這現今功利社會,凡事求快求術的環境氛圍中,有些老道理似乎跟不上時代及其速度,而被故意或不小心遺忘,但越亂的時代,也許是該越慢的等待,因為當快及術已無法解決及正視問題之時,靜及道似乎該從新真正再反思的時候了。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因此求道之心,意為道之初衷,方為道心,非求心之道,因為心不正,道易偏矣。
何謂道,老師一句話,「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讓我豁然開朗,讓我更悟出「跨界不跨業,轉型不轉行」的真義。
道,本來就在我們的根本上,只是不知、不想知、不願知,果真「道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從我們根本所出之師道,才是你想要,更是學生真需要,當求己根本而不逐末,才能「以道御術,術歸於道」。
咦,不是上講師訓嗎?怎麼搞到後來好像在上國學常識,我也不知,也許真的是道之不「純」久矣吧,心有戚戚焉吧。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何謂道,老師一句話,「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讓我豁然開朗,讓我更悟出「跨界不跨業,轉型不轉行」的真義。
道,本來就在我們的根本上,只是不知、不想知、不願知,果真「道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從我們根本所出之師道,才是你想要,更是學生真需要,當求己根本而不逐末,才能「以道御術,術歸於道」。
咦,不是上講師訓嗎?怎麼搞到後來好像在上國學常識,我也不知,也許真的是道之不「純」久矣吧,心有戚戚焉吧。
啥,你說楊老師不是也在堅持他的主觀之道,的確沒錯,只是他的主觀之道剛好跟客觀之道大重疊,因此,
不好此道者,慎入
忘卻此道者,宜入
頗好此道者,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