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6/7/29

退步原來是向前,醫糾調處,「四無」有感





霹靂布袋戲中,有一個角色老鄧非常喜歡,「平風造雨 四無君」,他是冥界天嶽軍師,剛出豋場時,藍羽飄落,口唸詩號:「無我不能之事,無我不解之謎,無我不為之利,無我不勝之爭」。

今天衛生局的調解之旅,當調解結束後,腦袋中第一個浮出的影像也是「四無君」,雖然也是四無,但卻是「無辜」、「無奈」、「無言」、「無法度」。

無辜


每次參與調解時,常會發現調解當事人病人方,其實常常是很無辜,但無辜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真無辜、二是裝無辜。
真無辜者,多是醫師方在告知、溝通、治療、預後方面沒做好或者可以做得更好卻沒做到,導致病人接受到其無法接受或理解的處置,雖然事後醫師才費盡許多心思來解釋或辯駁,但為時晚矣,效果必定不彰。

假無辜,其實所有治療計畫、狀況及可能結果,病人是知情的,但只是因某些因素故意裝死,想要看看醫師的誠意,是否可以撈回一些本或甚至倒賺一筆。


無奈


醫師面對病人的無辜時,最常露出的是無奈的表情,一樣可分為真無奈與假無奈。

真無奈者,醫師在治療過程,真的是憑藉著「人生自古誰無死,一片丹心照汗青」的熱誠,來為病人考量與處置,沒想的病人卻沒在意與肯定這一切,反而是僅因道聽塗說或某處不如其意,便要求誠意。

假無奈者,醫師其實真的知道自己的缺失或錯誤,但不肯真實面對,卻一直以一堆專業名詞來搪塞敷衍,完全不肯正視其處置程序是否符合經驗法則,其治療結果是否符合期待。


無言


每當在調解限場聽到與看到「無奈」及「無辜」此起彼落時,心中總是「無言」,因為兩邊都在演戲,雖然演的都是真心戲,真的內心戲,真、假無辜及真、假無奈交集,總共演變出四種情境,但令人感到最無言的便是,假無辜對真無奈及真無辜對假無奈,那是人性最無言地呈現,身為調解者,雖然外在不能無言,但心中面對這類無顏者真的無言。


無法度


調解為的是解決紛爭,而非討論適法與為違法否,那是法院的事,因此此處無法,但也是可分分為兩種。

真無法度者,雙方稟持的是意氣之爭,而非事實之議,我就是不爽,不要跟我講道理跟法律,給我奇檬子,不要給我死樣子。

假無法度者,所指的並非真的無視法的存在,反而常常是因為醫師的不知法、不守法、不鳥法的三不政策,而讓病人有可趁之機,可藉之勢,只要他暗示或明示,
1. 沒開收據
他可以向衛生局檢舉你,一罰一萬起跳,也可以向國稅局檢舉你,涉嫌逃漏稅。

2. 植牙沒寫同意書
衛生局一查,五萬元起跳。

3. 病歷記載不清
許多診所自費病歷未記載清楚(包括處置程序及費用),或者病人已前來就診多次,因未取卡號,所以健保病歷常未記載,如此當病人索取診所病歷後,常易誤解或誤會診所偽造文書而提告,或許他告不成,但節徒增自己困擾,萬一告成,那自己就看著辦吧。。

4. 未告知
自費項目常是醫糾的根源,因此從治療計畫開始、程序、費用、結果,都是事前需告知病人並得其同意,也許有些部分沒有制式同意書可填寫,但至少病歷要註記及請病人簽名確定,才可避免日後造成病人裝無辜或你真無奈的禍源。舉例來說,如果你須要將兩顆假牙連在一起,或許你有專業考量,但若事先未先告知及說明,等做好出問題或病人有疑慮後,做再多的說明,效果絕對有限,甚至無效。又例如,當你完成的假牙,需要調整病人對咬真牙時,絕對需要事先告知需修磨哪幾顆牙及得其同意,更絕對要在病歷記載及讓病人簽名,不要嫌麻煩,否則你很快就會見到假無辜真無奈的情景。


退步原來是向前


當醫療爭議進行到調處程序時,請記得,此時你需要的不是法律正義(如果需要請直接上法院),你需要的也不是記算成本會計(許多醫師總在調解時,計算我這次假牙成本到底多少錢,然後自己一直提醒自己,我至少不要賠錢,或者只願少賺些),老鄧真心的建議面臨醫糾的醫師,如果你對自己的醫療行為處置及行政作業,真的有信心及認為豪無瑕疵可被做文章,那麼你真的可以考慮拒絕調解,直接要求訴訟。但如果你不是,而且你想儘速解決及丟掉這包袱,那麼請把這條調解結果,當作是在節省自己日後時間及人生成本,而非一直計較假牙成本,如此或許你會甘願些,也會痛快些,畢竟「退步原來是向前」。



退步原來是向前,醫糾調處「四無」有感





霹靂布袋戲中,有一個角色老鄧非常喜歡,「平風造雨 四無君」,他是冥界天嶽軍師,剛出豋場時,藍羽飄落,口唸詩號:「無我不能之事,無我不解之謎,無我不為之利,無我不勝之爭」。

今天衛生局的調解之旅,當調解結束後,腦袋中第一個浮出的影像也是「四無君」,雖然也是四無,但卻是「無辜」、「無奈」、「無言」、「無法度」。

無辜


每次參與調解時,常會發現調解當事人病人方,其實常常是很無辜,但無辜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真無辜、二是裝無辜。
真無辜者,多是醫師方在告知、溝通、治療、預後方面沒做好或者可以做得更好卻沒做到,導致病人接受到其無法接受或理解的處置,雖然事後醫師才費盡許多心思來解釋或辯駁,但為時晚矣,效果必定不彰。

假無辜,其實所有治療計畫、狀況及可能結果,病人是知情的,但只是因某些因素故意裝死,想要看看醫師的誠意,是否可以撈回一些本或甚至倒賺一筆。

無奈


醫師面對病人的無辜時,最常露出的是無奈的表情,一樣可分為真無奈與假無奈。

真無奈者,醫師在治療過程,真的是憑藉著「人生自古誰無死,一片丹心照汗青」的熱誠,來為病人考量與處置,沒想的病人卻沒在意與肯定這一切,反而是僅因道聽塗說或某處不如其意,便要求誠意。

假無奈者,醫師其實真的知道自己的缺失或錯誤,但不肯真實面對,卻一直以一堆專業名詞來搪塞敷衍,完全不肯正視其處置程序是否符合經驗法則,其治療結果是否符合期待。

無言


每當在調解限場聽到與看到「無奈」及「無辜」此起彼落時,心中總是「無言」,因為兩邊都在演戲,雖然演的都是真心戲,真的內心戲,真、假無辜及真、假無奈交集,總共演變出四種情境,但令人感到最無言的便是,假無辜對真無奈及真無辜對假無奈,那是人性最無言地呈現,身為調解者,雖然外在不能無言,但心中面對這類無顏者真的無言。

無法度


調解為的是解決紛爭,而非討論適法與為違法否,那是法院的事,因此此處無法,但也是可分分為兩種。

真無法度者,雙方稟持的是意氣之爭,而非事實之議,我就是不爽,不要跟我講道理跟法律,給我奇檬子,不要給我死樣子。

假無法度者,所指的並非真的無視法的存在,反而常常是因為醫師的不知法、不守法、不鳥法的三不政策,而讓病人有可趁之機,可藉之勢,只要他暗示或明示,
1. 沒開收據
他可以向衛生局檢舉你,一罰一萬起跳,也可以向國稅局檢舉你,涉嫌逃漏稅。

2. 植牙沒寫同意書
衛生局一查,五萬元起跳。

3. 病歷記載不清
許多診所自費病歷未記載清楚(包括處置程序及費用),或者病人已前來就診多次,因未取卡號,所以健保病歷常未記載,如此當病人索取診所病歷後,常易誤解或誤會診所偽造文書而提告,或許他告不成,但節徒增自己困擾,萬一告成,那自己就看著辦吧。。

4. 未告知
自費項目常是醫糾的根源,因此從治療計畫開始、程序、費用、結果,都是事前需告知病人並得其同意,也許有些部分沒有制式同意書可填寫,但至少病歷要註記及請病人簽名確定,才可避免日後造成病人裝無辜或你真無奈的禍源。舉例來說,如果你須要將兩顆假牙連在一起,或許你有專業考量,但若事先未先告知及說明,等做好出問題或病人有疑慮後,做再多的說明,效果絕對有限,甚至無效。又例如,當你完成的假牙,需要調整病人對咬真牙時,絕對需要事先告知需修磨哪幾顆牙及得其同意,更絕對要在病歷記載及讓病人簽名,不要嫌麻煩,否則你很快就會見到假無辜真無奈的情景。

退步原來是向前


當醫療爭議進行到調處程序時,請記得,此時你需要的不是法律正義(如果需要請直接上法院),你需要的也不是記算成本會計(許多醫師總在調解時,計算我這次假牙成本到底多少錢,然後自己一直提醒自己,我至少不要賠錢,或者只願少賺些),老鄧真心的建議面臨醫糾的醫師,如果你對自己的醫療行為處置及行政作業,真的有信心及認為豪無瑕疵可被做文章,那麼你真的可以考慮拒絕調解,直接要求訴訟。但如果你不是,而且你想儘速解決及丟掉這包袱,那麼請把這條調解結果,當作是在節省自己日後時間及人生成本,而非一直計較假牙成本,如此或許你會甘願些,也會痛快些,畢竟「退步原來是向前」。



2016/7/20

公開≠公用, 引用臉書資訊一、二事




許多人在臉書的使用狀態設定為「公開」,但對於到底公開哪些?哪些公開可以引用?哪些就算公開也不得隨意引用?相信很多人不太清楚,今天就聽聽老鄧怎麼說

去年智慧財產法院一則幾乎確定判決(就是不得再上訴,結果確定的判決),被告將某FB使用者放在粉絲頁的照片,重製後拿去作為銷售某商品的廣告,對於此引用臉書設定為公開狀態的內容,重製後使用,第一審台北地院以被告重製、公開傳輸是經由臉書使用條款規範,而取得告訴人之同意,而宣判無罪,但上訴至第二審後,智慧財產法院以重製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改判拘役參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緩刑貳年定讞。為何有兩種完全不同判決結果,原因便出臉書「使用條款(即權利與義務宣告)」中,對於「內容」及「資料」兩者認定及使用上面。



臉書「使用條款(即權利與義務宣告)」



很多人使用臉書,但相信很少人去注意過這條款的內容,因此很多人常使用臉書設定之「公開」功能,但卻不知到底「公開」什麼?及「公開」就等於可以合法任意使用其內容嗎?讓我們先來看看這條款中一些與今日主題有關部份。



只有臉書有權使用你上傳資料


當你同意使用條款時,臉書便可依照第2條「分享您的內容和資料」的第1款,有權依照你設定合法使用你所上傳內容,「智慧財產權所涵蓋的內容,如相片和影片(智財權內容),將根據您的隱私和應用程式設定, 具體給予我們以下權限:您給予我們非獨有、可轉讓、可再授權、免版稅的全球授權,使用您發佈在 Facebook 或與 Facebook 關聯的任何智財權內容(智財權授權)。當您刪除您的智財權內容或帳號,此智財權授權便宣告結束,除非您的內容已與他人分享而他們沒有刪除該內容。



「公開」是指你能公開存取或使用資料,不包括內容



使用條款第2條「分享您的內容和資料」的第4款指出,

「當您以「公開」設定發佈內容或資料時,即代表您允許所有人(包括 Facebook 以外的人士)存取或使用該資料,並且將之與您關聯在一起(例如,您的名字和大頭貼照)。」

相信很多人一讀完這款,便直覺認為沒錯啊,因為你登入臉書時已同意此條款,因此根據條文,只要狀態設定為「公開」,所有人便有權存取及使用你所公開的一切,也就是你自己已放棄著作權等相關權利。

但請你再仔細看一下這條文,雖然你公開你所發布的「內容」或「資料」時,但臉書只允許他人存取或使用你的「資料」,並沒有包括「內容」。「內容」與「資料」兩者差異何在?

「內容」與「資料」,定義出現在該條款第17條第三項及第四項中,

17.3「資料」
意指有關您的事實及其他資料,包括用戶與非用戶和 Facebook 互動所採取的行動。

17.4「內容」
意指您或其他用戶使用 Facebook 服務所張貼、提供或分享的事物。

你有感覺到兩者之不同了吧,這也是為何在2.4條文中,所謂存取或使用該「資料」,是指您的名字和大頭貼照,而不是指張貼、提供或分享的事物。

小結


1. 臉書條款第2.1 條係約定臉書用戶所張貼、提供或分享有關智慧財產之「內容」,臉書用戶同意將之授權予臉書公司。

2. 臉書條款第2.4 條則約定當臉書用戶以公開方式設定發布內容或資料時,則臉書用戶同意所有人存取或使用臉書用戶之姓名、大頭貼等「資料」。

3. 臉書用戶設定「公開」時所同意第三人使用者,僅為有關臉書用戶之姓名、大頭貼等「資料」,未及於涉及與智慧財產權有關之相片、影片等「內容」。

4. 除非臉書用戶以公開方式設定發布內容或資料時,有註記歡迎分享或轉載,否則還是以徵得發佈人之同意為上策。

5. 不要問我為什麼新聞上常見許多這類似乎違法事情,除非你像他們不怕告,故不怕,否則還是乖乖守法。

6.沒被告不代表合法,有時真的只是還沒被告。

2016/7/2

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專簡三課後有感。




充實而辛苦的專簡三,終於在昨天劃下課程的句點,專簡是老鄧一開始接觸及參加外面的課程中,最想報的課,等了半年終於報到且上完,等的值得,報得值得,上的值得,辛苦的值得,請重做的值得,被回饋的更值得,有一群好同學,好學長姐,更值得。

宋‧張載《經學理窟‧義理篇》: 「
所以觀書者,釋己之疑,明己之未達。每見每知所益,則學進矣。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進而又說:「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是疑。」,觀簡報亦如此。



沒報名前,從沒懷疑過自己的觀點有什麼問題。沒上過課前,也曾經懷疑福哥真能帶給自己什麼?沒被請重做前,不會懷疑自己簡報,真的有何需要再改建的地方?沒被學長姐輔導前,更懷疑學長姐真的能幫助自己多少?沒被回饋前,也不相信自己還有多少進步空間?沒聽過其他同學簡報前,不相信比自己準備簡報收穫更多,沒聽過其他同學被回饋前,更不相信竟比自己被回饋震撼更大?




這些疑,在一聲咦後,終於在昨天告一段落被消滅與終結,沒懷疑自己,是因為自己視野太窄太淺,太容易自我感覺良好,在上過課後,才知道原來自己只是如此而已。懷疑福哥能帶給自己什麼,是因為連自己哪裡有問題都不知道,當然不會知道別人可帶給你什麼,在上過課後,才知道福哥能帶給我的,遠比我想到到多更多。沒重做前,簡報原來只會停留在原地,甚至退步,每經一次重做,就是一次思考與邏輯的更新與重組,那是一次重生與淬鍊,如果你願意。學長姐的熱心無私的輔導,更是讓自己思路與架構完善的最後一哩路,終於被打通自己欠缺的那塊(呼吸貓居功厥偉)。自己被回饋已經收穫滿滿不已,沒想到聽到其他同學的被回饋內容,有時竟然比自己被回饋還像被雷打到,因為那些在別人簡報所出現的問題,往往也是自己不會注意到或想到的,19位同學的被回饋的總能量,遠比自己收到的被回饋更巨大及震撼,一定要認真聽、認真想,因為回饋者用心,被回饋者更實惠及實用,千萬別因為自己報完了或者只一直在準備自己上台的內容而放鬆自己,否則你一定會後悔。

台南好地方,台南好同學,遠從北部南下的我,因緣際會的參加到這班,心中這段時間除了感動,更是悸動,不僅願意照顧我這南下的大叔,而每位同學彼此無私地互相提點與激勵,一次又一次主動的演練與打氣(雖然因為自己時間太忙無法參與演練,但也被這氣氛所感動),再加上學長姐主動熱情的付出與回饋,交織出一幅另人動容的共學氣氛,上了這麼多課,第一次體驗這麼深、這麼濃,宜人的好課,宜人的好地方、宜人的好同學。



不疑處有疑


如果自己沒有能力懷疑自己,那就請接受讓別人幫忙來質疑你,因為別人才能質疑到自己永遠質疑不到的另一面,心中能夠容下及接受別人的質疑,自己才能有真正進步的空間與機會,專簡3的課程,只要你心中有容下別人質疑你的空間,而且不要把這些當作殘酷的批評,而是把它當作圖釘般的刺醒自己,而且忍得住痛,你就有本錢一再接受,一次又一次懷疑與刺激,那是成長的契機與時機。
主動懷疑,願意被質疑,主動再懷疑,那是進步與自我成長的輪迴,因為你知道那是為了自己好,這課來上過你就知道。

台南幫,謝謝你們的熱情與熱心,以能與大家當同學為榮,下次有機會,一定要再來。